近年来,忻城县积极整合粤桂协作和国药集团中央定点单位帮扶资金,多次组织团队赴浙江考察“千万工程”,学习“强村公司”通过资源整合、市场化运营壮大集体经济的经验,为当地发展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新思路。
“浙江‘村企联建、飞地抱团、转化优势’的模式让我们深受启发。”忻城县红渡镇党委书记蓝冠介绍,在浙江学习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后,忻城县红渡镇成立了村企联营红渡红创兴公司,聘请了经济能人担任总经理,构建“村集体经济+公司+示范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企业盈利、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三方共赢。
2023年6月,红渡镇12个村(社区)共同出资76万元,联合成立红渡红创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是忻城县“联营村企”模式的首个试点。

忻城县红渡镇现代化桑园使用水肥一体化系统进行灌溉施肥。蓝春青 摄
经过两年的发展,红渡红创兴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已实现营业额300多万元,纯利润大概有100多万元。目前已给村集体分红50万元,计划12月份又拿出50万元再次分红。另外,公司还带动20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联营村企”的核心在于利益共享。红渡镇六蝶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宝珍算了一笔账:“村里用集体资金5万元入股红创兴公司,除了鼓励村民到公司务工拿工资,还通过集体采购桑叶发展自主养蚕项目,预计今年加上分红款村集体经济突破30万元。”

忻城县红渡镇渡江村标准化养蚕基地喜迎蚕茧丰收。蓝春青 摄
如今,忻城的“联营村企”模式正在全县推广。据了解,目前全县已培育了24家蚕桑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家庭农场、11个标准化小蚕共育基地、60多名乡土技术人才。截至2025年9月30日,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1838.25万元,全县鲜茧产量4.59万吨,实现产值28.35亿元,惠及蚕农7万余户,实现蚕农人均收入增长60%。
忻城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郑小平说,下一步忻城县将继续发挥好粤桂协作帮扶和央企育才促振兴培训机制优势,组织更多干部到浙江等发达地区考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村公司经验,助力忻城乡村振兴事业又快又好发展,让更多村集体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造血”升级,让更多乡亲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收获幸福。(蓝春青 苏兰梦 姚海珍)

